? ? ? ?洪澤湖,中國第四大淡水湖。在江蘇省西部淮河下游,蘇北平原中部西側,淮安、宿遷兩市境內,為淮河中下游結合部。原為淺水小湖群,古稱富陵湖,兩漢以后稱破釜塘,隋稱洪澤浦,唐代始名洪澤湖。1128年以后,黃河南徙經泗水在淮陰以下奪淮河下游河道入海,淮河失去入海水道,在盱眙以東潴水,原來的小湖擴大為洪澤湖。
洪澤湖湖面遼闊,資源豐富,歷史悠久,既是淮河流域大型水庫、航運樞紐,又是漁業、特產品、禽畜產品的生產基地,素有“日出斗金”的美譽。
洪澤湖,屬暖溫帶黃淮海平原區與北亞熱帶長江中、下游區的過渡帶,因受季風氣候的影響,洪澤湖降水量較為豐沛。
洪澤湖屬過水性湖泊,水域面積隨水位波動較大。在正常蓄水水位12.5米時,面積達2069平方公里,容積為31.27億立方米,是中國第四大淡水湖。當湖水位達到13.5米時,湖區面積為2231.9平方公里,相應庫容52.95億立方米,此時湖區面積基本與中國第三大淡水湖太湖相當(太湖水域面積為2388平方公里)。湖水位17米時,防洪庫容135億立方米。最大水深5米,平均水深1.5米。湖底高程一般在10-11米之間,最低處7.5米左右。湖底高程高出東側平原4~8米,所以又稱為“懸湖”。
洪澤湖歷史上最高水位為16.9米,發生在清咸豐元年(1851年),因黃河決碭山、東溢六塘河,洪澤湖水位猛漲,禮壩(位于三河閘南岸)被沖決,自此淮水由入海為主改為入江為主。洪澤湖最低水位為9.68米,發生在1966年。
洪澤湖水質屬中-富營養型,洪澤湖主要污染物是有機物、氨、酚、總汞;年均水溫16.3℃,最高水溫在9月28℃,最低水溫在1月3℃,洪澤湖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結冰現象、只有當北方強冷空氣過境時,湖面才出現封凍,全湖性封凍一般發生在寒冷的1~2月;湖內的魚類以鯉科為主,約占全湖種類的50%以上。